測繪工程-應用物理學雙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方案(雙學位項目)
     (2022年審批稿,即將更新正式稿)
一. 測繪-應用物理雙學位概況
項目概況:2022年,近20期六合彩結果
與物理近20期六合彩結果
聯合獲批“測繪工程-應用物理學”上海市普通高校雙學士學位復合型人才培養項目,完成學業可獲得測繪工程本科畢業證書、測繪工程工學學士學位、應用物理學理學學士學位。
招生范圍:同濟大學工科實驗班信息大類和理科實驗班的大一學生,選拔不超過30人。
培養目標:面向國家天空地海相關戰略,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并厚植家國情懷,扎實掌握空間信息和應用物理學的理論方法技術,能面向天空地海多領域的智能感知與探測需求,在專業能力、職業道德、溝通能力、國際視野等四方面達到國際一流,具備從事航天和地面遙感、衛星導航定位、地理信息工程等的理論方法研究、感知器件研發、數據處理技術、重大工程應用等工作的拔尖創新復合型人才。
二. 學科基礎及人才培養成效
本項目依托同濟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和物理學科,依托專業為測繪工程和應用物理學(含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)。
同濟大學測繪科學與技術學科是國家一流學科,測繪工程專業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。同濟大學測繪學科歷史悠久,是我國民用測繪高等教育的發祥地。夏堅白院士、葉雪安教授、王之卓院士、陳永齡院士、方俊院士等測繪界先驅曾在同濟大學測量系任教,寧津生院士、許厚澤院士、張祖勛院士等是測繪界的同濟大學杰出校友。2007年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獲國家重點學科。2017年測繪科學與技術入選國家“雙一流”建設學科,是全國測繪類兩個雙一流學科之一;2019年測繪工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。學科現有專職教師51人,其中正高職稱20人、副高職稱15人,含國家杰青、長江學者、國家四青人才12人,90%以上的教師有出國學習、進修和合作科研的經歷。近5年來,測繪學科主持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項目5項,國家自然科學基金、省部級和社會服務科研項目100余項,2016年主持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。
同濟大學應用物理學專業是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,于1942年由王福山為代表的中國第一代物理學家建立,后于1978年重建應用物理學專業,2003年獲批物理學一級學科博士點,2007年凝聚態物理被評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。同濟物理學科已培養應用物理專業畢業生近兩千人,包括5位中國科近20期六合彩結果 和中國工程院院士:吳式樞、朱洪元、丁大釗、李同保、張耀明等。應用物理學專業共有專職教師78人,其中教授39人、副教授27人,含中國院士2人、國家級高層次人才7人、國家四青人才9人。在中國教育評價研究院《2019-2020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》中,同濟大學應用物理學專業全國排名第5位(參評單位161個),被評為5星級專業;在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,“人才培養質量”指標排名全國第6位;在2021年軟科排名全國第三位,位列 A+專業層次。
三. 本項目的特色與優勢
本項目的特色在于測繪與物理深度結合,面向國家深空探測、航天遙感、北斗衛星的重大戰略,形成實質性的遙感科學與技術方向,培養能夠解決國家卡脖子技術的高質量測繪遙感人才。第一依托學科測繪是國家一流學科,所依托的兩個專業均為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,學科和專業具有強大的師資隊伍;在學科10余個省部級研究基地的支持下,通過科教融合開展高質量育人。
四. 課程及學分結構
該雙學位項目的課程體系包括通識基礎課程、大類基礎課程、專業課程,畢業要求188學分,其中測繪工程-應用物理學融合課程67學分,具體見下表:
| 課程性質 | 類型 | 學分 | 比例 | 
| 通識基礎課程 | 通識必修課 | 36 | 19.1% | 
| 通識選修課 | 8 | 4.3% | |
| 大類基礎課程 | 26 | 13.8% | |
| 專業課程 | 專業基礎課 | 19 | 10.1% | 
| 測繪必修課 | 25 | 13.3% | |
| 物理必修課 | 23 | 12.2% | |
| 專業選修課 | 17 | 10.1% | |
| 實踐環節 | 34 | 17.0% | |
| 合計畢業學分 | 188 | 100.0% | 
五. 主要課程一覽表
| 基礎通識類 | 課程名稱 | 學分 | 學時 | 開設學期 | 
| 基礎通識類課程(44學分) 全校理工類統一課程,包括36學分必修、8學分選修,具體課程略。 | ||||
| 大類基礎課程(26學分) | ||||
| 通識基礎 | 高等數學(B)上 | 5.0 | 85 | 1 | 
| 通識基礎 | 高等數學(B)下 | 5.0 | 85 | 2 | 
| 通識基礎 | 線性代數 | 3.0 | 51 | 1 | 
| 通識基礎 |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 | 2.5 | 51 | 2 | 
| 通識基礎 | 物理實驗(上、下) | 1.5 | 51 | 1, 2 | 
| 通識基礎 | 普通物理(B)上 | 3.0 | 51 | 2 | 
| 通識基礎 | 普通物理(B)下 | 3.0 | 51 | 3 | 
| 通識基礎 |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| 3.0 | 51 | 3 | 
| 專業基礎課程(19學分) 包括1門導論課程、2門物理類課程、2門測繪課程、1門交叉課程 | ||||
| 專業基礎 | 力學與熱學 | 4.0 | 68 | 1 | 
| 專業基礎 | 地球空間信息導論 | 2.0 | 34 | 1 | 
| 專業基礎 | 電磁學(全英) | 3.0 | 51 | 2 | 
| 專業基礎 | 遙感物理基礎 | 2.0 | 34 | 3 | 
| 專業基礎 | 數字地形測量學 | 4.0 | 68 | 3 | 
| 專業基礎 | 誤差理論與測量平差 | 4.0 | 68 | 4 | 
| 專業必修課(測繪-物理交叉課程,25學分) | ||||
| 專業必修 | 地理信息系統 (全英語) | 3.0 | 51 | 4 | 
| 專業必修 | 數字圖像處理 | 2.0 | 34 | 4 | 
| 專業必修 | 數據通訊技術 | 2.0 | 34 | 5 | 
| 專業必修 | 攝影測量基礎(雙語) | 3.0 | 51 | 5 | 
| 專業必修 | 大地測量基礎 | 3.0 | 51 | 5 | 
| 專業必修 | 遙感原理與應用 (全英語) | 3.0 | 51 | 5 | 
| 專業必修 | 衛星導航定位原理與應用 (全英語) | 3.0 | 51 | 6 | 
| 專業必修 | 新型遙感器導論 | 2.0 | 34 | 6 | 
| 專業必修 | InSAR原理與應用 | 2.0 | 34 | 7 | 
| 專業必修 | 激光遙感 | 2.0 | 34 | 7 | 
| 專業必修 | 數學物理方法 | 4.0 | 68 | 3 | 
| 專業必修 | 光學 | 3.0 | 51 | 3 | 
| 專業必修 | 物理學新計算理論與應用 | 2.0 | 34 | 4 | 
| 專業必修 | 原子物理學 | 3.0 | 51 | 4 | 
| 專業必修 | 理論力學 | 4.0 | 68 | 5 | 
| 專業必修 | 統計物理 | 3.0 | 51 | 6 | 
| 專業必修 | 現代光電探測技術 | 3.0 | 51 | 6 | 
| 專業必修 | 固體物理實驗 | 1.0 | 34 | 7 | 
| 專業選修課(17學分) | ||||
| 專業選修 | 光電信息專業導論 | 1.0 | 17/8 | 3 | 
| 專業選修 | 電子技術B(上) | 3.0 | 51 | 3 | 
| 專業選修 | 電子技術B(下) | 3.0 | 51 | 4 | 
| 專業選修 | 應用光學 | 3.0 | 51 | 4 | 
| 專業選修 | 光學電磁理論 | 3.0 | 51 | 4 | 
| 專業選修 | 電動力學 | 4.0 | 68 | 4 | 
| 專業選修 | 微納光子學 | 4.0 | 68 | 5 | 
| 專業選修 | 物理光學 | 3.0 | 51 | 5 | 
| 專業選修 | 激光原理與技術 | 3.0 | 51 | 5 | 
| 專業選修 | 人工智能概論 | 2.0 | 34 | 5 | 
| 專業選修 | 遙感圖像分析與機器學習 | 2.0 | 34 | 5 | 
| 專業選修 | 量子力學 | 4.0 | 68 | 5 | 
| 專業選修 | 低空無人智能測繪 | 1.0 | 17 | 5 | 
| 專業選修 | 現代測量數據處理方法 | 2.0 | 34 | 5 | 
| 專業選修 | 計算機圖形學 | 2.0 | 34 | 5 | 
| 專業選修 | 地理時空信息大數據 | 2.0 | 34 | 5 | 
| 專業選修 | 現代光電探測技術 | 3.0 | 51 | 6 | 
| 專業選修 | 光學前沿專題 | 2.0 | 34 | 6 | 
| 專業選修 | 工程地球物理與信息處理 | 2.0 | 34 | 6 | 
| 專業選修 | 信息光學 | 2.0 | 34 | 6 | 
| 專業選修 | 計算機視覺 | 2.0 | 34 | 6 | 
| 專業選修 | 城市遙感 | 2.0 | 34 | 6 | 
| 專業選修 | SLAM原理與應用 | 2.0 | 34 | 6 | 
| 專業選修 | 數字攝影測量 | 2.0 | 34 | 6 | 
| 專業選修 | GIS程序設計與應用開發 | 2.0 | 34 | 6 | 
| 專業選修 | 地球形狀與外部重力場 | 2.0 | 34 | 7 | 
| 專業選修 | 光譜技術與應用 | 2.0 | 34 | 7 | 
| 專業選修 | 位置服務技術與應用 | 2.0 | 34 | 7 | 
| 專業選修 | 遙感應用模型 | 2.0 | 34 | 7 | 
| 實踐環節(34學分) | ||||
| 實踐環節 | 社會實踐 | 0.0 | 32 | 1-8 | 
| 實踐環節 | 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實驗 | 1.0 | 34 | 1 | 
| 實踐環節 | 電磁學實驗 | 2.0 | 68 | 4 | 
| 實踐環節 | 普通測量與大地測量實習 | 4.0 | 4周 | 4 | 
| 實踐環節 | 光學實驗 | 2.0 | 68 | 5 | 
| 實踐環節 | 光電信息課程設計實踐 | 2.0 | 68 | 6 | 
| 實踐環節 | 遙感儀器設計綜合實習 | 2.0 | 68 | 6 | 
| 實踐環節 | 攝影測量實習 | 2.0 | 34 | 6 | 
| 實踐環節 | 遙感綜合實習 | 3.0 | 3周 | 6 | 
| 實踐環節 | 畢業設計 | 16.0 | 16周 | 8 |